9月14日,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2025级迎新大会在石牌校区礼堂举行。学院党政领导、学院校友联谊会常务副会长张中略、卓伟杰、邝甫祥、李展城,优秀校友代表谢冰梅,教职工代表及2025级全体新生齐聚一堂,共同见证7名博士生、47名全日制硕士生、350名MPA硕士生、131名本科生,共535名新同学成为暨南公管应管人。学院党委书记廖勇主持会议。迎新大会在庄严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序幕。

(会议现场)
院长寄语:以“四商”“三能”淬炼公管人的时代担当

(戴胜利致辞)
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戴胜利教授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主题,提出教师角色应升级为学生的“学习伙伴”与“学业、成长导师”,重点承担“择鱼”“授渔”“点灯”三项任务。他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公管学子需培养“律商、和商、逆商、问商”四大素养,掌握“开口能说、提笔能写、遇事能办”三大能力,立足践行“厚德惟新、善治天下”的院训精神,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
教师代表发言:做AI时代“兼具人文温度与专业厚度的治理人才”

(王子成发言)
教师代表王子成教授结合25年求学从教经历,勉励新生涵养公共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既做公共精神的践行者,也做未来善治天下的担当者。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学术竞赛与社会调研,在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并重中,拓展学术视野,锤炼治理素养。“惟思考者常新”,迎接人工智能浪潮,坚守人本治理,成为兼具学术素养与公共使命感的治理人才。
校友代表发言:用公管智慧扎根实践,以校训院训精神诠释担当

(张中略发言)
学院校友联谊会常务副会长、雅居乐集团副总裁、2006届行政管理专业校友张中略分享了求学与职场体会:在课堂与多元文化中涵养专业素养和家国情怀,公管思维助推企业战略。勉励新生以“厚德”修身、“惟新”促学、“善治天下”立志,做有担当、能扛事的青年。

(谢冰梅发言)
全国三八红旗手、2018届行政管理专业研究生校友谢冰梅以返乡担任村支书的亲身经历,讲述公管人的使命担当。面对“垃圾围村、经济薄弱”的困境,她狠抓环境整治,让旧貌换新颜,发展产业引领村民致富路,村集体经济从4万元增长至33万元,带动5名大学生回村。她指出基层是读懂中国最好的课堂,公管人的价值在于将理论转化为服务人民的实践。
在校生代表发言:在“新老碰撞”中成长,在“快慢平衡”中逐梦

(姚忆云发言)
在校生代表、国家奖学金获得者、2023级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姚忆云分享成长感悟,鼓励新生主动向师长请教、和朋辈交流,她认为大学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时期,结合自身经历呼吁新生勇于“破圈”——积极参加竞赛、社团和公共服务,在奋斗中保持松弛感,让青春既有拼搏的锐气,也有从容的底气。
新生代表发言:以青春之我,赴时代之约

(郑琳裕发言)
来自重庆的2025级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生代表郑琳裕,从渝穗两地抗战历史中感悟民族精神,深刻认同暨南大学作为华侨最高学府的爱国传统与“桥梁”使命,呼吁同学们在学术探索中汲取专业知识,在多元校园文化中拓宽视野,肩负起新时代暨南人的责任,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参与者。

(陈皓发言)
MPA新生代表陈皓怀着对母校的深厚情感加入暨南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工作,在生动的公共治理实践中加深了对公共管理价值的理解,选择MPA是使命所向。他认为,MPA学习能系统提升公共资源治理能力,衔接市场效率与公共价值,期待与同学们深耕理论实践,以专业能力服务校友、贡献母校,践行公共服务精神。

(徐子茜发言)
博士研究生新生代表徐子茜分享了求学近二十载从迷茫、困惑,到通过阅读、思考与运动找到方向、坚定内心的感悟。她借苏轼之言倡导“执笔无定法”的从容心态,以朱熹之训阐释学术需经历“无疑-有疑-无疑”的求真过程,强调读书行路与坚定自我并重,在探索中实现“学以成人”的成长。
主席台领导、嘉宾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学院领导为2025级新生班主任代表颁发聘书,全体新生共同诵读《暨南学子铭》,在激昂的诵读声中,铭刻下暨南人的精神印记。全场师生齐声高唱《暨南大学校歌》,学院2025级迎新大会圆满落幕。

(诵读《暨南学子铭》,齐唱《暨南大学校歌》)
迎新大会之后,进行暨南大学2025级MPA研究生入学教育。

(2025级全日制新生合影)
文|谢铁娇 李梓欣
供图|学院办公室
排版|袁晓楠
审核|侯蕾
终审发布|廖勇
![{{siteInfoList.info[5]}}](/_upload/tpl/05/c9/1481/template1481/images/top_logo.p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