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攀教授:推动应急管理体系升级

发布时间:2020-03-25 来源: 公共管理学院/应急管理学院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遭遇战,对我国经济社会运行产生了广泛影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我国应急管理机构改革深入推进、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深刻变革的特殊时期,是对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对各级各地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在全国上下合力抗击疫情并取得初步胜利的时刻,深入分析应对疫情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着力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体系,不仅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而且对预防与应对未来的重大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以抗击疫情出现的问题为导向,全面推进应急指挥和协调体系的变革与完善。中国应急管理体系根本特征是通过发挥应急管理议事协调机构的牵头管总的作用,协调与动员常规序列的应急管理参与组织发挥自身职能优势与资源优势,快速推进突发事件带来的非常规任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中央在125日成立了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迅速启动。各地各级政府也快速组建了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应急指挥部,不过人员是临时召集的,缺乏合作经验;应急指挥部及其内设的各应急功能组如何运转,也缺乏机制保障。这些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发挥协调与监督各应急管理参与单位有序推进疫情防控工作,缺乏组织协调,应对过程中的混乱现象屡有发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要坚持常态与非常态的有机统一,需要依托一个高度统一的应急管理体系作为连接常态工作与非常态工作的组织载体。在事件发生前,根据对突发事件的情景预想,建立应急指挥组织体系与指挥协调机制,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确保应急管理参与单位有序运转的工作机制。同时,通过平时演练,积累应急指挥与合作经验,磨合队伍,提升不同部门之间的互信水平,实现部门配合、行动协调、资源整合。突发事件发生后,各级政府要迅速启动已经建立的应急指挥体系,在平时组织体系建设的基础上,有效协调各常规单位参与抗击疫情的防控工作。各级政府已经设立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指挥部作为一种协同治理工具,要强化完善。应该以应急管理组织体系为载体,在运行过程中,不断实现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经验的积累和人才的培养,为应对未来公共卫生风险进行准备。

第二,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及其连锁效应的信息监测与风险研判机制,全面分析疫情态势,为及时、精准地制定防控措施夯实基础。认识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规律,是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前提。做到疫情早发现、早报告,才能实现早隔离、早治疗,实现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的防控目标。以医院为疫情风险识别的前哨监测点,尊重医护工作者的专业判断,有效发挥疾控直报体系的功能,减少疫情信息报送过程中的行政干预,在全国范围内快速识别疫情风险,并进行有效的风险信息统计与整合,这是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的基础。应该尽快建立政府多职能部门和不同学科专业人士广泛参加的疫情风险研判与会商机制,明确风险研判的信息提供主体、风险研判的参与人员与会商决策程序,并将疫情风险研判作为内防扩散、外防输入的依据。将最科学的风险研判结论提交属地政府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构,为制定与实施抗击疫情的防控方案奠定基础。同时,群众基本生活保障、社会舆情、交通运输、市场供应能力等广泛的社会经济问题,都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必须系统考虑与统筹应对的应急管理工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核心任务不仅包括控制传染源与切断传播途径,也包括疫情诱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的综合应对。因此,必须坚持系统思维,充分认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复杂性,深入分析疫情应对过程诱发的次生、衍生事件等连锁效应,才能全面确定抗击疫情的应急任务。这也是开展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工作的基础。

第三,完善医疗救治体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医疗资源保障体系。医疗救治体系与医疗卫生保障如何有效融合,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医疗救治体系的服务提供规模与能力,决定了收治率的提高与死亡率的降低,是实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应急目标的关键。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医疗物资的匮乏影响了各级医院的收治能力和治疗水平,也暴露了我国医疗物资储备、分配与生产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应该按照底线思维,构建医疗卫生保障体系,满足在公共卫生事件的极端情景下维持医疗救治体系正常运作的要求。另外,医疗物资保障应该具有多种形式,包括实物保障与生产能力保障等,通过不同保障类型与保障手段的综合运用,满足医疗救治系统的物资需求。实物保障形式的医疗物资具有快速投入使用的优势,也具有维护成本高的缺点。生产能力保障形式的医疗物资保障具有供应量大、成本低的优势,但是,生产医疗物资需要供应链体系与运输体系的配合,也需要一定生产与运输时间才能投入使用。各级政府应该建立医疗物资保障的预案,作为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相衔接的政策方案,切实为保障医疗救治体系的正常运行提供物资基础。

第四,强化社区的问题发现能力、解决能力与服务提供能力,将社区构建成坚强的疫情防控堡垒。千千万万的老百姓生活在社区,疫情防控的问题和任务出现在社区,也必须在社区范围内有效解决。此外,新冠肺炎疫情诱发的各种社会问题,都必须依托社区予以解决。社区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此次抗击疫情的工作中前所未有地得到认识与肯定。社区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末端,也是政府通向城市居民的“最后一公里”。每个社区都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的前线战场,但工作人员少,资源配置薄弱。必须通过推动政府与社会资源在社区下沉,将社区工作者、基层民警、卫生服务站医生、下沉干部、志愿者整合起来,充分发动群众,紧密依靠群众,才能发挥社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特殊功能。今后,应该将这些好的经验与做法加以推广,进一步推进社区治理体系现代化,建立社区基层组织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社区内部单位的广泛联系,构建社区链接其他单位资源的渠道,推动辖区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才能提升社区应急管理能力,夯实我国应急管理体系的基础。

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是各级党委政府的政治使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提升,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之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社会上了一堂生动的应急管理教育实践课程,政府部门、单位和群众在抗击疫情工作中履行不同责任,都是独一无二、不可缺少的参与者。今后,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思维,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全过程和全要素出发,审视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中找答案,立足中国的基本国情与政治行政体系的基本特征,变革与升级重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使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活力、发挥效能、彰显优势,为人类抗击重大突发事件提供中国方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